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文 / 哇
来自公众号“蛙的自娱自乐”
看到本书的标题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我心想一本教人怎么提问的书该有多枯燥啊,而且提问谁不会呢?看完后才感概幸亏没有错过这本好书,其实本书的中心在封面下面这行小字: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就像书里写的:
The critical questions stressed in the book can enhence anyone's reasoning, regardless of the extent of his or her formal education.
之所以将书名取为Asking the Right Questios,因为作者是通过教我们问怎样的问题来一步步做critical thinking。全书一共有13章,我觉得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critical thinking的作用,第二部分是教我们如何正确理解各种信息,第三部分是在已经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如何判断该内容是否合理。
在对他人言论或一篇文章进行观点是否正确的判断前,请先一定理解对方到底说了什么,就像How to Read a Book里说过的一样,在同意或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前,请先弄清楚作者说的是什么,否则你的判断会只会是牛头不对马嘴,又或者是纯粹的情绪发泄。
要完全理解他人的观点,先要找到观点中的结论和原因。又因为每个文字的含义通常不止一种,所以对文中那些重要又容易产生歧义的文字和短语需要特别注意弄清楚他的含义。再次,要意识到一些结论是在默认的假设中才推导出来的。我们要尽可能的找到这种假设。总结起来,就是对自己问以下四个问题:
1. What are the issue and the conclusion?
2. What are the reasons?
3. What words or phrases are ambiguous?
4. What are the value and descriptive assumptions?
第三部分就是教我们如何进行critial thinking,我们可以从论据的可靠性,可能的其他原因和结论,数据是否有欺骗性,是否隐藏了对结论起着重要作用的信息这几方面来进行思考,来判断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
中国的传统教育基本就是一味地听从老师的教导,基本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之前我自己就是这样,看到什么消息就只是吸收,而不加筛选和思考。就像作者说的两种思考方式:The sponge approach和panning-for-gold approach. 我基本就是这种海绵吸收的方式来对待消息或者知识,而不去思考他的真伪。广告、新闻、言论等等这些消息都是作者通过他的推论来说服你信服他的观点的,如果不加思考,你就会被错误的信息带跑。那么如何不跑偏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原因到结论的推理是否合理?
2.用来支持结论的论据是否可信?书中举了很多类型的论据
a)和个人相关的:直觉,个人经验,个人观察。这种论据很容易引起我们的疑问,比如:个人的经验适用于全部人吗?这种论据科学吗?
b)看似科学的论据:比如科学实验,专家的观点等。相比于前面的论据,我们更容易相信这类。但是科学实验是否和结论相关呢?又或者该专家是文中提及问题的相关专家呢?
c)数据类论据 这种论据显得更客观,但是你知道这数据是如何得来的吗?这个数据是否带有个人偏见?
3.根据结论,是否有其他的原因能推导出来(rival causes)?
4.根据原因,是否能推导出其他结论?
在看到各种信息时,多问几个问题,做一个Critical thinker
As a critical thinker, you will be prusuing better conclusions, better beliefs, and better decisions.
说了这么多理论,以下面的图片为例子进行分析一下吧。希望妹子们看完以后可以让你既省钱,又达到想要的效果。
我第一次看完这段推送,马上把这精华列入了剁手清单,但现在用书中的方法做一下critical thinking。
Conclusion:不断回购该美白产品
Reasons:1.效果特别好,让肤色透亮 2. 容量太少 3. 听业内朋友说有一个特别厉害的成分。
分析:
1. 是否有其他的原因能得到这个结论?比如会不会是bias,因为她一直觉得这个牌子的产品好用?会不会是利益驱使,广告商找她发的软广?
2. 分析论据。论据1只是personal experience, 有普偏性吗?博主的皮肤是什么样的?我的皮肤和她一样吗?如果都是中性皮肤,她用这个产品有效,我用这个产品也有效吗?论据3,业内朋友就是真正的权威专业人士吗?这个多厉害的成分是什么呢?(这个美白成分是苯乙基间苯二酚,为了效果好,厂商用的剂量较高,如果是敏感肌请谨慎使用。初次使用也请先从低剂量开始,避免皮肤引起不适)
这样分析以后心中的欲火是不是像被冷水泼过了?
不要轻易判断,更不要轻易相信。最后以一句那姐的歌词作为结尾: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英语学习的一个小感悟
有一天我的笔记收到了群内小伙伴@高倩文 Zoey这样一条评价:
@哇~ 阅读了你的笔记,整体思路很清晰,结合文中给出的例子一一阐述了罗列的几种数据具有欺骗性的情况,并且单词部分即学即用,比如incorporate。文中有出语法我有点疑问,Statistics can be valuable tools if used appropriately.其中if后是不是应该加上be动词变成被动呢?谢谢!
当时我看了一下,statistics这里确实需要用被动,但是我的语感告诉我这句子应该没有问题。于是我翻阅了张满胜老师的《英语语法新思维》,找到了对应的语法。
捡起了已经忘记的语法点只是收获的很小的一点,更重要的是我体会到了对于不确定的信息点查找确切说法带来的喜悦。其实这跟书里面说的一样,如果你怀疑作者的一些说法或论据,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去查找正确的信息。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这样才能收获多多。